为深入学习贯彻“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科学家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4月26日,资环学院803班赴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开展“学习‘两弹一星’精神,赓续科学报国之志”主题党团共建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沉浸式学习,同学们深切体悟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进一步坚定了严谨治学、科技强国的理想信念。
班级成员合影
下午两点,同学们踏着春日的暖阳,徒步前往纪念馆。沿途的“两弹一星”基地旧址与饱经风霜的实验器械无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斑驳的仪器、褪色的铭牌,让那段筚路蓝缕的科研岁月跃然眼前。同学们驻足凝望,透过岁月痕迹触摸中国科学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赤子之心。
班级成员沿途参观“两弹一星”旧址
步入纪念馆后,同学们首先观看了“两弹一星”事业专题短片。影片以珍贵影像再现了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突破技术封锁、攻克世界级难题的壮丽史诗。戈壁滩上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太空中响彻寰宇的《东方红》旋律,令现场掌声雷动。
在讲解员引导下,同学们有序参观“两弹一星”事业展。展柜中陈列的泛黄手稿、褪色的衣物、我国首座超声速风洞模型等珍贵史料,生动还原了科研攻坚的艰辛历程。一份份布满修正痕迹的文件、一台台锈迹斑斑的仪器,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核。
班级成员观看“两弹一星”事业专题短片
在庄重的功勋人物纪念区,一排镌刻着于敏、郭永怀、邓稼先等23位功勋科学家生平的青灰石碑巍然矗立。王淦昌隐姓埋名17年,一句“我愿以身许国”道尽赤子丹心;郭永怀在坠机瞬间以血肉之躯护住绝密资料,用生命铸就忠诚丰碑。同学们凝视着“两弹元勋”们坚毅的面容,字句间流淌的报国热忱穿越时空,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心扉。
随后的周光召临展与S1试验基地参观,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科技攻坚的震撼。基地内陈列的科研设备虽已陈旧,却凝聚着科技工作者“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智慧结晶。周光召先生生前使用的最后一台电脑与玻璃展柜中静静安放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交相辉映,无声诉说着“以理论之光叩问苍穹浩渺,凭科学之志铸就大国根基”的科研传奇。
班级成员参观“两弹一星”功勋人物展
返程途中,镌刻着“两弹一星”研制单位及人员名录的展示墙引发同学们长久驻足。一个个或显赫或陌生的名字,共同编织成共和国科技崛起的壮阔图景。有人青史留名,更多人默默奉献,但正是万千奋斗者的涓滴之力,汇聚成科技强国的磅礴伟力。
此次党团共建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形式,将红色教育、科学精神与使命担当深度融合。803班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科学家精神系列学习,引导青年学子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